拨打电话 186-2834-2586
复制微信
摆账网首页>>资讯动态>>行业资讯>>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

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

今年上半年,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。专家指出,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和风险挑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,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良好表现,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实力强劲、底盘稳定、韧性强、潜力大。

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

上半年,中国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经济增长、就业、物价等指标普遍改善。经济增速方面,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.7%,两年平均增速5.3%,比一季度加快0.3个百分点。二季度同比增长7.9%,两年平均增速均为5.5%,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快0.5个百分点,比上季度高1.3个百分点。

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,这说明近两年整体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增强。

当前经济增速接近疫情前的2019年,经济运行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稳定运行状态。

就业是民生之本,一端是经济发展,另一端是千家万户。今年上半年,随着经济稳定复苏,就业优先政策生效,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好转。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,完成预期目标的63.5%,新增就业目标完成较好;全国城镇调查平均失业率为5.2%,低于5.5%的预期目标。

就业稳定,物价也稳定。上半年消费市场供给相对较好,CPI上涨0.5%,较去年同期回落3.3个百分点。

“看运营效率,就看三个‘钱袋’了。一个是政府的‘钱袋子’,看财政收入;一个是企业的‘钱袋’,看企业的利润;还有一个是普通人的‘钱袋子’,看城乡居民的收入。”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15日在国务院参事室吹风会上说。

从政府的“钱袋子”来看,财政收入持续增加。1-5月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.2%。

从企业的“钱袋子”里,企业的利润增加了。1-5月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.4%,两年平均增长21.7%。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.11%,比上年同期提高2.05个百分点。1-5月,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.5倍。

从居民“钱袋子”来看,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12.0%,两年平均增速5.2%,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。

“考虑到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受到了疫情的冲击,可以说实现人均收入5.2%的增速并不容易。”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表示,实现这一增长,既有经济复苏因素带动就业增加,又有收入增加。同时,也有政策支持的因素。地方政府加强了民生保障,同时也有市场主体自身的努力。上半年,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、经营净收入、财产净收入、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12.1%、17.5%、15.0%、9.0%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.61,比去年同期减少0.07。

发展势头更加充足

观察中国经济实力不足,“三驾马车”是一个重要指标。上半年,在生产持续上升的同时,中国投资、消费、出口保持稳定复苏态势,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复苏。

据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桥介绍,P

数据显示,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1904亿元,同比增长23.0%,两年平均增长4.4%,比一季度加快0.2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速超过10%,70%以上商品类别同比增速超过20%。2019年上半年,前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业收入为21712亿元,同比增长48.6%,规模与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。

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表示,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.7%,拉动经济增长约7.8个百分点,与去年同期的下行拉动形成鲜明对比。

投资方面,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.6%,两年平均增长4.4%,比一季度加快1.5个百分点。其中,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.2%,两年平均增长2.0%,1-5月由负转正加快1.4个百分点。
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,制造业投资改善与外部需求强劲、出口需求持续高水平有关;另一方面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结构性政策,效果正在逐步发挥。

还有更多积极因素

下半年经济运行如何?刘爱华认为,支持经济进一步复苏和改善的因素正在逐渐积累和增加。一是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;二是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;三是全球经济持续复苏,为外需增长奠定基础。

唐建伟认为,虽然三四季度受同比基数的影响,经济增速会逐渐下降,但预计近两年的复合平均增速将逐季加快,同时经济增长动力将结构性优化。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确保经济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



 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,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,稳定恢复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。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,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呈现非均衡复苏态势,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需要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“三箭齐发”。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逐步回归潜在经济增速。

  “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,基本符合预期。下半年,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。”温彬认为,宏观政策宜继续保持稳字当头,随着外部冲击的加大和增长压力的增加,工作重心适度向稳增长、稳市场主体等偏移,继续加大力度提振内需。

  刘俏认为,未来政策着力点应当重点关注两方面:一是怎么真正提升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,从而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的作用。二是怎么让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,在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冲击下能有足够的利润,能够实现更加稳健、可持续的发展。(熊丽)